2016年國際油價有望重新找到支點
2016年1月13日 來源:防爆云平臺--防爆產業(yè)鏈一站式O2O服務平臺 瀏覽 2323 次 評論 0 次
自2011年1月布倫特原油僅用百余日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破120美元/桶關口以來,盡管全球經濟持續(xù)處于'傷病療養(yǎng)'狀態(tài)中,油價卻在100美元/桶之上的高空盤踞長達4年零8個月。
其間,在2012年6月份出現(xiàn)過短暫的筑底,布倫特原油價格在90-100美元/桶之間盤旋20多天,后來還是很快回到高位。在那個通脹橫行的年代,中國人民似乎早就習慣了高油價'常態(tài)'。
曾幾何時,不切實際的高盈利預期和普遍的投機狂熱滲入市場的骨髓,諸如期貨、股票以及房地產在內的資產價格超常規(guī)上漲,造就虛假繁榮。資產價格迅速膨脹,國民財富增長遲緩,行業(yè)產能不斷過剩,這種繁榮往往是曇花一現(xiàn)。過去一年,國際油價折損大半,高油價'大勢已去'。石油行業(yè)現(xiàn)在正在付出代價,并終回歸冷靜。
借用格林斯潘的一句話來描述向跌穿40美元的油價:什么是泡沫?只有當它破裂了,才知道是泡沫。
在國際油價'打回原形'的過程中,美國頁巖氣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過去短短數(shù)年之內,美國頁巖革命使得美國石油產量增長幾乎相當于再造一個中國的產量。而當中國快車顯露疲態(tài)、全球熱錢退卻之際,歐佩克一句'不減產'接受現(xiàn)實的姿態(tài)之下,市場猛回頭驚覺,國際油價的海市蜃樓全線垮塌。
2015年大部分時間里,在‘資源庇護和詛咒'下的歐佩克與'技術護佑和詛咒'下的美國頁巖油氣生產商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拉鋸戰(zhàn),油價一挫再挫,跌破40美元/桶關口。歐佩克成員國的外匯儲備和經濟根基遭受重創(chuàng),美國頁巖油氣商套保和技術護衛(wèi)下約45美元/桶的心理防線失守,資金鏈日益捉襟見肘,跨國石油公司削減資本支出的消息不絕于耳,美國的鉆井數(shù)也快速減少一半,美國原油產量已出現(xiàn)下降拐點。
市場本熱切盼望銀行在10月份‘雨天收傘',削減部分美國頁巖油氣生產商的信用額度,讓他們的融資體系'短一條腿',在蹣跚中進入行業(yè)洗牌,終讓精神萎靡的油價看到反彈的曙光。然而10月份銀行僅削減了20家公司合計4.5億美金的信貸額度,相當于整個信用額度的2%,銀行持續(xù)供給溫柔的流動性,市場可能不會很快出現(xiàn)血腥的屠殺和破產潮,油價終找回平衡的時間也一再被延遲。
殘忍的洗牌或在今年到來,叢林法則會在2016年一季度出現(xiàn)效果。迫使頑強的頁巖油氣公司嘗試接受更多限制性的條款,發(fā)行抵押品信托和高收益的債券進行融資,或退出市場。
從目前來看,沙特和俄羅斯產量仍處本世紀以來高點,迅速填補市場縫隙;美國原油出口和伊朗產量回歸這兩大空軍能量始終是懸在市場心頭的兩把利劍。
12月中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表決通過1.1萬億美元的新財年撥款法案、并就解禁美國原油出口終達成妥協(xié)、共和黨達成夙愿。
多數(shù)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短期內美國原油出口難成氣候,鑒于長途跋涉的距離和略顯奢侈的'氣質',在全球過剩的資源博弈中能否奪得真正穩(wěn)定的市場份額尚需時間。
從宏觀角度來看,美國仍是全球頭號原油進口國,原油供應存在缺口。不過,對謀求發(fā)展空間的美國本土生產商來說,美國原油出口解禁更具時代意義,使他們在未來得以'集腋成裘',并動用價格杠桿在國際原油市場上形成勢力。
美國能源署極端預計,未來十年美國原油產量暴增530萬桶/天(2.6億噸/年,相當于再造一個中國的原油產量),其中半數(shù)出口,原油出口量增長230萬桶/天(1.1億噸/年)。美國國內煉能增加120萬桶/天,配套投資23億美元。
伊朗方面,西方外交實力和跨國石油公司則試圖早期介入伊朗回歸的'頂層設計',爭取更多的經營權和權益,為未來'淘金'利益做好鋪墊。法國外長、殼牌、嘉能可(Glencore)等石油公司代表團都已奔赴德黑蘭'搭訕'。美國能源署曾預計至2016年底,在這股'淘金'浪潮之下,伊朗將新增原油產量60萬桶/天(3000萬噸/年),產量快可能在2016年下半年加速釋放。
總體來看,盡管2016年伊朗加入戰(zhàn)團,沙特巋然不動,美國頁巖生產商頑強生存,但隨著全球跨國公司和本土企業(yè)縮減2016年資本性支出規(guī)模,2016年全球牌桌上的火藥味也將會有所減輕。國際油價有望重新找到支點,洗盡鉛華后回到它的50-70美元的本真價值。